柔性顯示在中國的發展
一:柔性顯示在中國大陸的發展
現狀: 積極投資于OLED,但結果尚未浮現為了促進顯示器行業的發展,中國政府的鼓勵支助以及行業的推動對液晶顯示器(LCD)進行了大量投資;而由于柔性顯示的市場占比較少,早期政府與行業關注甚微。在2010年早期,三星顯示在中小尺寸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引發了中國面板廠商紛紛投資剛性 AMOLED。此后,維信諾(Visionox)、四川虹視顯示技術(CCO)、信利光電、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和和輝光電(EDO)均宣布開始研發并投資AMOLED顯示器。
IHS Technology 表示,然而,只有少數包括BOE(京東方)、EDO(和輝光電)、昆山國顯光電(GVO)和天馬在內的中國面板廠商目前可以正式生產少量剛性AMOLED 面板。它們生產的面板解析度和亮度效率均比領先的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 的產品規格及質量尚有一段差距。其它一些中國面板廠商正在考慮要么如何投資AMOLED,要么停留在試產階段。同時,三星顯示已經成功大規模生產出了柔性 OLED和超高分辨率(QHD)AMOLED面板,擴大了與其它競爭對手的差距。中國廠商雖然展示了柔性OLED面板原型,但離量產尚有一段距離。
IHS Technology 顯示部門研究總經理謝勤益指出『在過去,中國在LCD行業投入了巨額資金以建立設備和元器件供應鏈,促進行業的發展,巨大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但這種投資模式事實上仍然不足以提升AMOLED業務。和LCD不同,OLED面板是自主發光,而且其制程工序跟材料工藝等充滿了獨特性與非標準化的特性,因此在生產AMOLED面板的過程中,研究和開發自主發光的元件設計以及控制甚至修改設備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中國大陸面板產業目前的OLED投資熱潮與話題炒作的同時,必須特別冷靜思考的。尤其是開發新技術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謝勤益表示『要量產AMOLED起頭投資難,因為其所需資源多于TFT LCD,要順利量產更難,因為其不像LCD一般標準化,而且其工藝與技術跟設備有非常緊密的結合。』
IHS Technology 顯示部門研究總經理謝勤益指出,『韓國的OLED制造廠所布建中的OLED面板廠產能甚至超過了所有中國內地OLED面板廠的產能總和;在韓國面板廠強力的技術與產能領先之下,中國大陸OLED面板廠的重點決不在于如何取得更多政府資源或建更多的產能,而在于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技術與設備的自主性,并同時量產具有足夠信賴性的OLED面板,并真真切切在手機量產上大量地被采用,并為終端用戶所認可其信賴性,畢竟韓國面板廠也是從不斷的量產失誤與設計修改甚至被大量退貨中學習過來的。這跟LCD是完全不一樣的經營模式,LCD具有標準化,所以失敗的產品有彌補跟替代的機會,但OLED不具標準化的條件,不成功的產品跟設計很可能會讓龐大的產能具有無法被商業化的致命性,造成投資的龐大浪費,尤其OLED的投資金額不小于LCD,且其有機發光材成本也比液晶面板材料昂貴。對用戶而言,采用OLED甚至柔性OLED的門檻非常高,因為不具標準化,無法隨意在面板來源中轉換,但這也表示進入門檻后的量產出貨會比 LCD少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與獲利的空間,這也是韓國面板廠大力擴產OLED的真正原因。』謝勤益表示。
自本世紀初,韓國和日本公司都已 致力于開發高性能、自主發光的設備,旨在大量生產AMOLED面板。特別是,它們已經在堆積有機發光材料和開發精細金屬掩模(FMM)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中國面板廠商進入AMOLED市場才短短五年,因此它們致力于市場的時間明顯短于韓國或日本競爭對手。目前而言,如何將資源放對重點將是中 國大陸OLED面板廠的首要課題。以下為中國大陸OLED面板廠所展示的剛性OLED面板原型。
- 上一篇:OLED國產加碼技術攻關 [2016/11/24]
- 下一篇:JDI開發出響應速度堪比OLED的VR專用高精細液晶屏 [2016/11/23]